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发布会第三场

2017年08月30日 12:12  点击:[]

陕西科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明显

中国报道讯(记者 胡欣)今天(8月29日)上午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省科技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孙科,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红亚出席,介绍陕西聚焦“五新”战略任务,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情况。

卢建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科技创新工作围绕走在前列和追赶超越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着眼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展开,科技资源统筹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科技创新创业日趋活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今年4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五个省份之一,陕西省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奖励。

科技资源优势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陕西有各类科研机构1176家,各类高等学校116所,在陕两院院士6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7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32人、有突出贡献专家1059人、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89个、青年科技新星617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3件提高到2016年7.3件,在全国排名第第7位。被SCI收录的论文数从2012年的7416篇,增加到2015年的13186篇,在全国排第8位,万人科技论文数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的技术合同交易额以30%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2016年突破800亿元,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4。201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比“十二五”初提高了6.12个百分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65.7%,比2012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9位。

陕西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0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3个;组织672家企业、102所高校、88家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盟40家;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总量超过1万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50亿元;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集成的文献总量近2亿条;依托西安交大等高校,组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和省石墨烯重点实验室;整合我省16家航空航天单位优质科技资源,组建空天动力研究院;加快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

陕西在全国率先建成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立资源共享、研究开发、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和综合业务5大平台12个系统,新建各设区市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联网运行,促进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双向补贴机制,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实现各类创新要素的统筹协调、共享共用。逐领域建立了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等科技资源数据库,陕西“科技云”平台即将投入运行。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服务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三。《情报杂志》国际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五年来,陕西共有16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全国排第4位。201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6项,全国排名第2位,为该省历史最好成绩;技术发明奖4项,全国排名第3位;科技进步奖6项,全国排名第6位。第四军医大学消化系肿瘤研究团队获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内燃机低碳燃料的互补燃烧调控理论及方法、弛豫铁电体的微畴-宏畴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材料的高性能化、皮肤与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机械结构系统的整体式构型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现观重构理论方法研究、长寿命耐高温氧化/烧蚀层防护机理与应用基础、基于晶体缺陷调控的铁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应等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高性能轻量化构件局部加载精确塑性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技术、直流配电系统大容量断路器快速分断技术及应用、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地铁环境保障与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等项目获技术发明二等奖,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产堪探开发关键技术、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用于集成系统和功率管理的多层次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技术、炎症损伤控制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心脏病微创外科治疗新技术及临床应用等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企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速为18%,占比由37%上升到48%。2016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中,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超过57%;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总量的30%,占全省职务专利授权量的56%。截至目前该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829家,主要经济指标以20%以上的增幅增长。2016年,全省规上创新型企业956户,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0%。该省国内主板上市企业共有4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家,占到上市企业总量的55%。新三板挂牌企业14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占到总量的76.5%。2016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607.24亿元,增长16.7%,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2%,较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7个百分点。围绕陕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建立线上线下的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平台,凝练重点产业创新链56个、关键技术创新点500个,组织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部署项目3251个,安排经费7.9亿元。围绕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先导产业,启动围绕创新培育产业行动计划,协同部署研发项目、平台和人才团队。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技术、基因工程、高端存储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

园区/平台和基地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9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陕西共有7个国家级高新区、11个省级高新区。2016年,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3589亿元、工业总产值10910亿元、工业增加值3112亿元。实现生产总值(全口径GDP)4784.23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5.18%,成为引领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省11个省级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96.49亿元,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渭南、杨凌、榆林、汉中、咸阳、宝鸡、西咸新区、铜川等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建澄城、眉县、神木、柞水、临渭等2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76个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34个,省级专家大院112个,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总数已达1.13万名。

在西安高新区重点布局了陕西半导体先导工艺中心、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中心、陕西膜分离技术中心等一批区域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特色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在高新区设立5亿元西科天使基金(三期)和50亿元陕西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陕西全力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发起成立了陕西创业学院,推动全省78所理工类高校建设了众创空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66家,全省各类科技孵化器面积达210万平米,累计毕业企业2766家。探索形成“企业内创推动腾笼换鸟转型、院所自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高校众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三种众创模式,积极构建“开放需求众包、创新创业大赛、种子天使众筹”三位一体助推模式,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2016年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单位累计获得科技贷款和创投机构投资超过20亿元。

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一院一所”创新模式,选择30家军口、民口科研院所开展试点推广;西北有色院始终坚持“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先后孵化科技企业29家,今年总收入预计突破百亿元;西安光机所累计孵化科技企业超过130家,其中55家由海外引进团队孵化。

探索建立军民人才双向流动、军口院所与民口高校“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2个“人才池”;发起设立了首期4.2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支持兵器集团等单位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专业孵化器;启动建设军民(央地、部省)融合信息服务平台。

设立了西北地区首家专业科技支行——长安银行西安高新科技支行;设立的国内第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及西北地区第一支天使投资基金——西科天使基金;目前已设立子基金12支,财政出资总额3.63亿元,子基金资金总额37.5亿元,放大效应超10倍;西部首家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创业中国股权众筹平台”开通运行;已投资中小科技企业130家,协助22个项目完成二、三轮融资,1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联合金融机构在陕建立科技支行18家,推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产品50种;联合高校、社会资本在高校设立了低门槛的微种子、微天使基金;将科技金融、科技中介和创业指导三类人才纳入省科技人才计划;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券。

科技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陕西陆续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陕西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简称“陕九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十三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陕九条”突破了科技成果定价、处置、收益等障碍,明确了对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财税政策及评价机制,提出构建校企新型研发平台、军民融合“人才池”、产业联盟“专利池”等转化通道和载体。将现有各类科技计划整合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等五大类。以目标契约、合同管理为方向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推动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赋予领衔专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动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12家转制科研院所的基础上,整合组建陕西科技控股集团,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组建省稀有金属科工集团,这是全国首家由开发类科研院所整合组建的集团公司。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在工业技术领域。陕鼓动力有限公司攻克了高效节能特大型轴流压缩机和TRT装置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型能量回收透平机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延长石油靖边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实现了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转化项目一次试车成功;陕汽集团成功研制纯电动牵引车、大马力天然气重型载货汽车等,获国家授权专利30余项,并已实现产业化;“水煮煤”等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延长煤油共炼取得了世界性重大突破;交大“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系列技术”产业化工作正式启动;陕西已成为全国3D打印领域最有影响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全国2/3的知识产权。

农业技术领域。陕西成功培育适宜机械化收割籽粒的“陕单609”玉米品种,创全国春玉米高产纪录;“西农979”成为我国冬小麦四大品种之一,已成为黄淮麦区的主栽品种;“牛羊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奶山羊质量及规模均处于全国领先,羊奶制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产值超60亿元;自主育成了“浓冠”、“浓金”、“瑞阳”、“瑞雪”4个苹果新品种;省杂交油菜中心培育了目前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系;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日光温室主动采光蓄热理论与结构创新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前列;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先揭示了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与机理;我省在旱区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民生科技方面。陕西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全省组织实施了53个重大科技惠民专项;建立了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8个;建立了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47个;研制出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水与废水强化处理技术国际领先;实施“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选派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



上一条:培育发展新动能 追赶超越谱新篇

下一条: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发布会第二场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工程大学 陕ICP备05001613号 地址:中国·西安·金花南路19号 联系我们:webmaster@x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