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验交流 >> 正文

环化学院梁晓强:潜心教学,教书育人;专注科研,积极创新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8日 00:00 点击:[] 次

梁晓强,博士,讲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1999年9月–2003年8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硕博连读,师从于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游效曾院士,开展光电功能配位聚合物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0月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于青年化学家长江学者朱广山,开展手性及其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研究。2011年10月博士后出站后来我校工作。主要从事于无机化学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功能配合物和化学电源等方面。

他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工作中时刻牢记教师的基本职责,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课堂授课时,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侧重交代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生动形象,知识面广、有深度,善于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并与学生积极交流,针对学生提的意见加以改进,不断提高的教学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本领域本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看到本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拉近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距离,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毕业论文时,亲自带领并指导学生做实验,给学生仔细讲解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的使用方法和规则,及时发现学生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加以改进。为了加强学生对自己研究方向的了解,实验之余进行专题讲座,给学生的知识加以补充。教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通过毕业论文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教学之余,梁晓强专注于科学研究工作。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与吉林大学合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Chemical Science》上的论文“From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to MOF–polymer composite membrane: enhancement of low-humidity proton conductivity”于2015年入选ESI的高被引论文。

在梁晓强看来,科研工作的成功是方方面面努力的结果,主要与以下四个方面相关:首先,理论实践相结合,即做实验的同时要多阅读一些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方面的书籍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读文献的同时要对本领域的发展成果和实验结果多做一些归纳和总结来及时反馈指导实验,以加强理论修养,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其次,不断培养创新性思维,关注本领域的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勇于抓住本领域的新生事物,善于把握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积极调整和变化以适应本学科发展的需要。善于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考虑问题,对研究领域遇到的问题能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和宏观上的把握,深入分析,积极挖掘。再次,积极补充和学习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经验,针对问题与校内外交叉领域研究人员展开交流,开展合作,利用他人的优点弥补缺点和不足,拓宽研究领域,为研究领域找到新的生长点。最后,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长期性,但有时候是枯燥乏味的,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然而只有耐得住枯燥和寂寞才能,不懈努力,才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闭

快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