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19次代表大会 >> 中央精神 >> 正文

西安交大教师谈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陕西现代产业体系

2017/12/01  

《陕西日报》2017年12月1日(孙早 刘航)题: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陕西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些阐述,为我省在新时代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提供了全新战略指引。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我省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把科学技术、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创新发展与结构优化融入实体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推动“五新”战略任务的实施。

以科技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摆脱对资本深化带动的数量型增长的路径依赖,最大限度地激励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内生经济增长。当前,我省应紧扣主导产业的技术需求,围绕现有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同时,要进一步发挥科教优势,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围绕可能在前瞻性基础研究或前沿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拓展培育新的产业体系。

一是面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的需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构建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国家创新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流产业技术平台,聚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推动相关成果转化,促进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引领“陕西制造”向“陕西智造”转变。

二是结合陕西科教资源优势,抢占技术发展制高点,围绕优势学科的原始创新,引领和培育潜在新兴产业。瞄准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前沿,前瞻部署、集中突破,形成更多面向市场的原创性成果。鼓励陕西高校和院所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微电子、通信、重大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全力保障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三是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与运用,提升改造有色冶金、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的动态过程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技术创新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弱化政府主导的强制性技术变迁,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竞争环境。

让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及金融工作时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就我省而言,由金融深化的迟滞、现代金融发展的不充分所导致的资源错配,在很多层面还广泛存在,因此,深化以发展现代金融为主线的要素市场改革势在必行。未来,应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撬动实体经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一要补齐陕西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的短板,构建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外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其拓展在陕业务范围,支持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支持信托、风险投资、融资租赁、担保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依法成立,推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间业务合作。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改变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比重过高的局面,推动重点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平台。

二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改变投融资方向过于集中、商业银行贷款“脱实向虚”及长期固化趋势,加大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一带一路”对接行业、绿色经济以及城镇化与民生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改进信贷授信审批制度,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合理利用引导基金帮助企业吸引社会资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来筹集资金。

四要发展支农金融,加大对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加快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和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扩大电子支付及移动终端金融在农村的覆盖面和普及率。

五要加强全省金融生态评估和金融机构组织协调,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由人力资源带动实体经济,实现以人为本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省优先发展各类教育事业,要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选人、引人、用人、留人新机制,尊重人的发展权,使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和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特别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争取在全国较早普及高中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在陕部属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扎实推进陕西“四个一流”计划的实施。支持社会办学,加强对现有民办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引导其健康发展。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是改善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促进普通高校、职业教育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关注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和就业质量,有序推进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重视提升新市民的劳动技能。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确保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地区GDP增速。

三是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落实人才重点工程和计划,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稀缺人才、集聚高端人才,做到育得出、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改革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鼓励人才兼职兼业,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作者分别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

(信息采集: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

上一条: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国 把人才集聚到伟大奋斗中来

下一条:西安交大张迈曾:党的领导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障

关闭

地址: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 邮编:710048 电话:029-82330087 Copyright? 2017 西安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